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人間四月天



在台灣養病間,看到我大姊家好多套 DVD 連續劇,有張愛玲的【她從海上來】、大長今、
徐志摩的【人間四月天】..等;還真難得的清心,就藉這個機會我看了【人間四月天】。

忽間我掉進了時光的漩渦中......,初中二年級的下半學期在下課時經常會看見教室的窗外有一位男同學,他是三年級某班的副班長,他就拿著口琴在我們女生教室外吹奏起來,那時候這樣的舉止有可能被教官警告或記過的,但他卻甘冒這個險,還記得他最愛吹那曲【情人的黃襯衫】了。班上流言他是為我而來。從那開始,有好長一段時間我的活頁夾拉鍊裡老藏著一本本的愛情文藝小說。幾個女生聚在一起話題就是他的詩詞或小說情節,好浪漫好憧憬,幻想著哪天彼此交會時會是甚麼場景?少女情懷總是詩,他的幾首詩有作曲家把他譜成歌曲也是我最愛:『我是天空的一片雲,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你記得也好,最好你.......』。

有二三十年不看這類書了,今天回顧徐志摩一生,觀點可大大的不同,我又覺得不忍心深責徐志摩對張幼儀的薄情寡義;只能說,如果藝術家不能深刻了解自身欲善成惡的恐怖力量,造成的過錯只能徒呼負負了。常言【朋友之妻,不可欺!】一開始他本該想都不能想的,縱然陸小曼亦傾慕於他,他亦須忍痛離去,豈能還硬生生的把陸小曼搶了過來。就像他恩師勸他的:『道德 — 它不是枷鎖,它是人們心中的一把尺,那是一個人自尊的根本,更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態度。』

種種的藝術家事件中,反映了藝術家怎麼的心靈現象?這些現象,又如何反映出人性心靈的普遍共相?是否每個人生命中的某個時刻,都面臨了與藝術家相同的心靈處境?因此,貝多芬的後期心靈處境──外在的兇惡行為與內在的救贖渴求,歌德一生的愛情之歌也孕育出浮士德的不杇靈魂。浮士德不杇的靈魂展現人性最艱苦矛盾的『欲善成惡』與『欲惡成善』之對抗力量,這正是我對徐志摩愛情事件的感受。  想到貝多芬一面寫出最偉大的音樂聖經後期弦樂四重奏,一方面卻同時能基於他對侄兒卡爾的愛而做出各種殘暴虐人虐己的行為。

這種種的跡象是否也對應著聖經羅馬書第七章裡所給我們的警示:

【*人的自我分裂*】

7:14 我們知道,摩西的法律是屬靈的;但是我是必朽的人,已經賣給罪作奴隸。
7:15 我竟不明白我所做的;因為我所願意的,我偏不去做;我所恨惡的,我反而去做。
7:16 我若做了我不願意做的事,我就不得不承認法律是對的。
7:17 既然這樣,我所做的並不真的是我在做,而是在我裏面的罪做的。
7:18 我也知道,在我裏面,就是在我的本性裏面,沒有良善。因為,我有行善的意願,卻沒有行善的能力。
7:19 我所願意的善,我偏不去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反而去做。
7:20 如果我做了我不願意做的,就表示這不是我做的,而是那在我裏面的罪做的。
7:21 因此,我發覺有一個法則在作祟:當我願意行善的時候,邪惡老是糾纏著我。
7:22 我的內心原喜愛上帝的法則,
7:23 我的身體卻受另一個法則的驅使─這法則跟我內心所喜愛的法則交戰,使我不能脫離那束縛我的罪的法則;這法則在我身體裏作祟。
7:24 我真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使我死亡的身體呢?
7:25 感謝上帝,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能夠救我。我的情況就是這樣:我自己只能在心靈上順服上帝的法則,而我的肉體卻服從罪的法則。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王媽瞇:
你的文筆好好喔!!